全国服务热线

010-63707338
首页 > 新闻信息 > 详细内容

重磅!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透露出哪些政策信号?

10月30日,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介绍了2022年金融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考虑。


报告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金融业总资产超过400万亿元,5家银行、保险机构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7年稳居全球第一。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总体稳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报告还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7年至2021年,主动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超过12万亿元,有序处置高风险企业集团,妥善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平稳化解一批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金融风险整体收敛。


对于下一步工作考虑,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同时,报告指出,强化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强化投资者保护。


对于报告传达出的信号,业内人士认为,影响市场信心的客观因素正随着新形势发生改变,稳增长政策托底方向明确且作用逐渐显现,加之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将进一步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助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报告中的重要表述


1、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


2、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3、加强预期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认定,严厉打击“无照驾驶”行为。


5、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资本依法依规开展投融资活动,又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6、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7、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长期资本供给,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融资需求。


8、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强化投资者保护。


9、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便利性。


10、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推动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没有实施量化宽松、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我国利率水平在全世界居中,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较低,确保了物价走势平稳可控,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报告表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


那么何为正常的货币政策?央行在2020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正常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二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有效发挥。三是宏观杠杆率和货币信贷增速远低于2009 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正常的货币政策和珍惜货币政策空间的表述异曲同工。根据央行官员的发言梳理看,货币政策的空间指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两项重要的总量工具,而且指向下调的空间。利率方面,这个空间指政策利率和0利率的距离。当前中国关键的政策利率——1年期MLF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分别为2.75%、2.0%,离0利率仍有相当距离。


存款准备金率空间方面,主要和历史上比、和国际对比,对比时还考虑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而最近三次降准,法定存准率5%的机构不再纳入,因此某种程度上5%可以视为目前法定存准率的底线。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准率为8.1%,离5%仅差310BP。


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


报告表示,金融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


报告称,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金融机构及股东、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各方责任,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重大风险处置机制,发挥好存款保险风险处置操作平台作用,夯实资源保障体系,形成“好人得好报、坏人得坏报”的正确预期,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这说明,当时已经在研究新的机制来帮助化解风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正式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说明政策设计已经完成。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资金,资金来自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市场主体,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共同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在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金融机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等各方应依法依责充分投入相应资源。仍有缺口的,经批准按程序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目前,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资金积累。”央行今年9月发文称。


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报告表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强化投资者保护。


此前,我国引入注册制改革分三阶段逐步推进:2019年在设立科创板时试点注册制,推动市场增量改革;2020年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推动市场从增量改革走向存量改革;2021年新设北交所并试点注册制,在场外市场、场内市场的相互衔接转化中引入注册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总的看,经过近3年的试点探索,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下一步,证监会将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科学把握审核注册机制、各板块定位、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等问题,以‘绣花’功夫做好规则、业务和技术等各项准备,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今年8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发文指出。


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长期资本供给,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融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在2021年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现阶段最突出的一项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


为什么要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回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造成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有助于风险的分散和分担,有助于降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另一方面,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有助于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形成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